创业只有一条生路,却有一百种“死”法。令人惋惜的是,很多公司并非“死”于外部竞争环境,而是“死”在内部的问题上。
很多学者指出,避免创业“死”在内部问题上,要把握好股权分配机制的八个特点,它们分别是:公平、公平、公平;可进可退;能够体现各人贡献的价值;体现阶段性的成果;设有回购机制;具有可操作性,不能过于复杂;契约化,合法;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费用(如公证费、税金)。
接下来我们看下华为企业是怎么给员工分股份的,可供广大创业者学习。
人人持股制是华为的首创,倡导“人人是股东”的山姆·沃尔顿也没落实到华为的程度,日本稻盛和夫创立的京瓷系同样没有达到。
众所周知,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持股只有1%稍多,但很少有人知道,这很大程度上都是生存危机逼出来的。 创业之初,任正非也是摸着石头过河,并没有一上来就给所有员工股份。在一系列挫折之后,特别是无论如何也留不住老员工的情况下,任正非找到自己的父亲想办法。
父亲说, 新中国成立前,很多行业都是大老板投资,再请掌柜的。掌柜的不出一分钱,但每年可以有4~6成的分红。所以,掌柜的都是自己给自己加压,让他休息也不休息。
一席话点醒了任正非,他马上着手做两件事:一是带头剥离手中的股份,先是稀释给骨干分子,后逐步发展到人人持股;二是规定无论资金多么紧张,对执意离职的员工,绝不拖欠一分钱。
这称得上荒唐了,因为当时华为确实拖欠员工的工资,一般是每月先发一半。依然在职的人工资发不齐,要走的人凭什么要全额?!
很多人不理解,但这两招很管用,军心很快稳住了。接下来,所有员工都勒紧裤带,全力以赴地工作。正是在那时候,华为的“床垫文化”开始时兴起来。
华为的问题解决小组和研发团队成员常常拉个床垫睡在工作现场。不久,令员工们激动的现象出现了:工资每个月都在涨;尽管还是只能先拿一半,但在市场上已属高薪了。
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iqilai.cn/4517.html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jiangwenfang@runyer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